定义青春
赵永洪
在“五四”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,谈论这个以“青年”、”青春“的主题的话题,我其实是惶恐的,因为我已经超过了“青年”概念45岁的年龄上限。之所以最后仍选择站上这个讲台,是因为我发现作为一个“青年”阶段的过来人,我得以更多地看到了青年、青春的全貌,这给了我谈论“青年”这一话题的信心。
(一)
我们都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、女55周岁的常识,但是这是不是说只要超过了55岁,就可以称自己是“老人”,去做一些所谓老人要做的事情呢?
这样理解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。比如,写《醉翁亭记》的欧阳修,自称为“翁”,也就是老头,当时他有多大岁数呢?38岁。写《密州出猎》的苏轼,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,自称是“老夫”,他当时多大岁数呢?38岁。如果超过55岁,为什么不能称自己为“老”,当自己是一个老人呢?
但是,如果再向深处考查的话,我们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。北宋时,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,欧阳修、苏轼能活到38岁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人,在当时他们当然可以称自己是“老翁”。而现在呢?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5岁,而世界最少寿的国家摩洛哥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90岁。如果考虑到医学技术仍在进步的因素,我们的平均寿命超过100岁是大概率事件,即使是60岁,也不过是刚刚走完了人生的一半,55岁是妥妥的青壮年好不好,怎么有资格说自己“老”呢?
有人可能会说,15到44岁之间属于青年,这可是联合国划分的标准。联合国确实有这样的划分,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,1985年时联合划分青年年龄范围还是15到24岁,到了2013年,不到30年青年这个范围就成了15到44岁;到了2018年,又有进一步的消息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18到65岁定义为青年。这说明了什么?难道不是恰恰说明,青年这一概念是可以被人为定义的。
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定义属于自己的“青年”的定义呢?如果我们无视现实以及将来的可能的变化,过度迷信于某个机构或组织的所谓青年标准,在本该冲锋的时候选择退缩,在本该进取的时候选择保守,我们就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我们只有一次的人生,把“青年”当“老年”度过,白白糟蹋了自己不可多得的青春。
(二)
记得小时候喜欢看西游记,看得多了也就产生了好多疑问,比如:孙悟空那么大本事,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,为什么就不能一下子把唐僧背到西天去呢,为什么非得要辛辛苦苦地走路到西天?唐僧这个师傅还不如几个徒弟的本事大,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喊唐僧一个一师傅?
只有等到经过了少年、青年,经过了一些事情,碰了一些钉子,彻底不再相信世间有妖怪、法术和神仙了,再看西游记时,我觉得我找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。
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里,什么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、七十二般变化,什么如意金箍棒、九齿轮钉耙,都是一些奇技术淫巧,都是一些妖怪才用的东西,你只要在使用这些东西,就一直是属于妖魔鬼怪之列,登不了大雅之堂,甚至连成为人都不够格。如果想成仙成神成佛,登堂入室,就必须放弃一步登天的法术,学习那个凡人师傅,一步一步地走下去,你忘记一切,哪怕是为走而走地走到最后,你会发现自己突然成了佛。
而唐僧长生不老的文化寓意是: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,唐僧一直在走,一直在经历,从来没有过想过要停息,所以他就可以长生不老,青春永在。
我想,如果把我们自己的人生、我们的蓝天律师事务所、我们的国家比如一棵树的话,用来判断这果树是青年、中年还是老年的,一定不是年轮。只要这棵树一直还在经历、成长,即使它已经有了100圈的年轮,又有谁能保证说,这棵树在长到100圈以后不能再长1000圈呢?
如果我们希望这棵树青春永在的话,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,不断给这棵树浇水、施肥,不断给它除去害虫、剪去荒枝,只要这样做,我们就始终有一个青春的人生,青春的蓝天律师事务所,青春的中国。
所以,真正青春定义是:成长,永不止息!